书籍资料正在更新上传,都是实体书,精力有限,需要更多清添加客服微信咨询

国学精粹,千年文化传承
客服微信:guoxuejingcui168
商品中心
  • 商品中心
搜索

点击上面输入关键词,或者作者,或者书名搜索,更加容易查找,或者点击商品中心查看全部商品

首页 >> 商品分类 >>风水/择日/地理/堪舆 >> 张子微《玉髓真经》上下两册 (武陵版)
详细说明

张子微《玉髓真经》上下两册 (武陵版)

价格
¥70
添加客服
 
  • 产品说明

玉髓真經序
  地理之學何始乎。蓋有天地則有文理。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。仰觀俯察。重險為坎。兩澤為兌。若蒙若節。咸於山水取象焉。斯則其學之所自始。然世當渾灝。文雖未詳而剛柔聚散。分合浮沉。其理固昭示莫掩。即象而推可以類知矣。周秦之間。宅兆是卜。
  漢書藝文志有地形書二十卷。則相地之法漸詳於此。厥後有青囊經。說者謂其文古雅。出自董初平。至晉郭景純遂得而祖述焉。斯乃相地攸宗。自餘天機。天乙。玄澍。赤霆。非不並列錯陳。有裨地理。而近世惟以楊筠松之畫筴圖。劉江東之金函經為準。然學各專。門人各異。見未有兼眾作而會其全者。宋張子微氏。洞曉陰陽推測造化。乃采諸家所長。而參以獨見,龍明貴賤。穴別正偏。砂之順逆。水之向背。凡前人所未發者。皆發明無隱。又擬諸形容以作圖象。
  而劉允中之註釋。蔡季通之發揮。皆互相表章。如指諸掌。曰玉髓以言乎至精。曰真經以語乎至當。蓋集其大成而為地理全書也。惟書秘鮮傳。間傳或非善本。迺者侍御少嶽陳公。按閩修文籲俊。餚武掄才。振舉綱維。貞肅寮度。蓋公以全楚偉人。純學俊識。正已揚休。故承式嚮風臻茲熙皞也。暇乃出所錄本。又以杜給舍及予家所藏者。屬郡守吳君校刻而傳。真經至是始為完書。斯豈獨堪輿家之益哉。
  昔者王公設險。以守其國。周營洛邑。謂居天下之中。是皆擇地以定至計。周禮有墓大夫之職。其制甚詳。先儒又謂人子不可不知地理。蓋以其親體魄不宜置於非地。使之不安。欲其必誠必信。勿有悔焉。由是而觀保邦域民之要。孝子慈孫之心。非此則罔知所擇無以執其要而盡其心。是地理之學固關治道。翊風化而裁成。輔相咸有所資。乃聖人之所先務。亦儒者窮理之大端也。斯其為益。良非小補。
  然則少嶽公之成是書。意其在茲乎。乃若所謂枯骸得氣。遺體受榮。揆諸感應。雖不盡誣。而意之所存。豈專于是。覽者其當知所擇哉。

玉髓經總序
  余年十四五。知嗜天文地理之學。片文隻字。動與收錄。及其壯也。積累數篋。如天星卦座。宗廟地輪。禽宿官曜。玉樓寶照。紅鸞九曜。青鳥白鶴。青絲玄脈。八斧九輪。梅花蘆花。花心八脈。自唐以來。諸家龍穴鉗訣名字。難以具述。浩汗繁委。雖皆可取。終無要妙簡明之說。晚得五星巒頭文字。心酷喜之。貫千百而歸諸五。不為不簡。即五星而鑒千百。不為不明。
  然巒頭取象甚淺切。疑要妙未盡。繼得開寶國師張子微所傳。其徒前後三卷與前五星相合。中間形象玄奧已非他書所及。然又疑宗傳之際或有口授指要。惜其徒黨不能詳演其秘以惠後人。自恨不得與之同時也。最後漫浪金陵。登覽茅山之勝。概遇道士郭守一。自稱為景純之後。亦以地理自許。聽其議論。舋舋可采。意其必得異書。有於諸家文字傳載之外者。
  然傾蓋方新。未容盡扣。又十一年。自湖而淮。自淮而江。復至金陵。再訪守一。相顧感嘆。各已皓首。命酒哦詩。意氣相得。而地理之論。有非塵埃煙火中語。余益大駭。若以年序。余齒為長。然韓文公有云。其生也後乎吾。其聞道也先乎吾。從而師之。年雖云邁。朝聞夕死。夫亦何憾。因納質北面。願究其學。始獲其書。乃張子微玉髓經也。受言藏之。又恐泯墜仙學。後人見之。或例以為地理文字。因為之序。表而出之。且出平生所得。已見釋其深秘難曉之處。庶幾有補於將來。

玉髓經發揮序
  地理之學,其來尚矣,專門始數百家。以五星為主,蓋已稀見。以五行生剋參論造化,尤所未聞。夫以談命造化格例論地理,聞者疑,見者笑,而實為兩間之妙理。有不可易焉者。國初國師張子微以五星起龍法、以五行測造化,法天地自然之數以準穴法。前乎此時,地理之書蓋未之有也。
  余少蒙義方長師紫陽朱先生俾道先聖之言,習先王之法,非禮義,不敢肆念。而趨庭之暇,先君子每謂:(為人子者,不可不知醫藥、地理;父母有疾,不知醫藥,以方、脈付之庸醫之手,誤殺父母,如己弒逆,其罪莫大!父母既歿,以親體付之俗師之手,使親體魂魄不安,禍至絕祀,無異委而棄之於壑,其罪尤甚!
  至於關生人之受蔭,冀富貴於將來,特其未耳聞斯言也。惕然動心。恐墜不孝,於是益加研究,凡諸家葬書古經,
莫不備覽,然多為後人依倣雜亂,罕有一書,首尾純全,而無駁雜者;惟張子微(玉髓真經),以傳未久,其門人弟子更相傳受者,皆以予為取友必端,多文人雅士,不以秘術為奇,而以傳正為務,故未有私相駁什之弊。
  偶得善本于子微七世孫駕部公,遂錄而寶之,嘗欲為註釋,而未暇也,繼以罪謫,離索荒郡,平生所志既為偽學,不復談義理,以速大禍,乃復此經,朝夕玩閱,頗究其奧妙。而允中已釋之矣,第不無微舛,余恐傳之愈遠,而正義不明,故為之發揮;其形象圖錄間有分毫訛謬者,皆以駕部家藏善本正之;於龍形穴體或有默悟,亦以先人所藏、先賢已驗圖本可以引訂名義者,用附入經卷之末,庶學者有所稽考。若博雅君子與我同志,從而規正其失,開廣其不及,尤所愿望也!



.

客服微信:guoxuejingcui168

工作时间:9:00~18:00

.

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或用户分享,本站不拥有此类资料的版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
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手机:18823739723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×
seo seo